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艺校动态 <正文

艺校讲堂《三十六》热爱“非遗”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泉州艺术学校党总支陈一新书记给师生代表上专题思政课

2023-06-07 11:10:00 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以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学校党组织书记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的相关要求,切实加强立德树人工作,6月1日下午,泉州艺术学校党总支陈一新书记给师生代表100多人上“爱‘非遗’ 爱泉州”专题思政课。

陈书记先以“泉州‘非遗’知多少”现状调查导入新课,引出本课话题。接着,他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什么是“非遗”?陈书记引用相关文字表述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并列举南音、戏曲等实例进行说明,使同学们对“非遗”概念的界定有了认识和了解。

二、泉州有哪些“非遗”?陈书记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泉州有6项世界级“非遗”,36项国家级“非遗”,128项省级“非遗”,262项市级“非遗”,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是不多见的。讲课中,陈书记播放了今年春节期间火爆出圈的央视春晚节目《百鸟归巢》片段展示世界级“非遗”南音的艺术魅力,还以弘一法师在泉州驻锡修行的事迹为例,侧面说明了泉州作为一个多元包容的非遗城市的魅力和她的吸引力。

三、非遗”有什么作用?陈书记结合实际案例,列举了“非遗”文化的三大作用和意义。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也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有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够带动旅游、餐饮、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可从近阶段热度极高的蟳埔“簪花围”略窥一二。

四、如何传承弘扬“非遗”文化?陈书记认为,要热爱非遗文化,要用心学习非遗技术,培养“匠心情怀”,要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陈书记播放了我校提线木偶专业优秀校友夏荣峰等参加表演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四将开台》节目片段和蔡美娜校友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出演掌中木偶表演节目片段,勉励同学们向优秀校友学习,要求同学们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都要有信心、恒心,要勤奋刻苦。陈书记还倡议师生们向外界大力宣传推介非遗文化。最后,陈书记号召同学们要“坚定本地文化自信,做新时代的‘非遗’传承者!”

整堂思政课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丰富,阐述深刻,讲解生动,不失为一堂有特色有趣味的优秀思政课,折射出陈书记对泉州“非遗”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深厚学养。

通过本次思政课,同学们加深了对泉州“非遗”文化的认识了解,更加热爱“非遗”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也更加热爱泉州这座城市。同学们表示要更加刻苦学习我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专业,当好新时代德艺双馨的“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我校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不断提高思政课质量,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营造富有浓厚艺术气息的育人氛围。

 

 

 

   撰稿:潘平阳

   图片:朱玉娟、柯鸿宇

   编辑:徐理华

   初审:李昂

   复审: 刘建生

   终审:陈一新 


责任编辑:qzysxx
版权所有:泉州艺术学校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 备案号:闽ICP备10010428号]
地址:丰泽区博东路203号
邮编:362000   电话:0595-22460486   0595-22460459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7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