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 守正创新——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校训释义
校训是学校的宣言和精神准则,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它具有确立学校的价值观,传承学校的文化,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作用。
校训对于学校来说是一面重要的旗帜,它通过引领和影响师生的言行举止,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和个体成长,对于学校塑造优良的教育环境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学期伊始,我校确立并启用了新的校训,昭示新方向、新力量、新气象。对此,我校多位教师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了新校训的深刻意义,我们期待全体师生在新校训的激励下,创造新业绩,提升新高度,展示新风貌!
“崇德”即推崇高尚的品格,语出《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我校以“崇德尚艺”为校训,包含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意蕴,同时也是时代对我们培养艺术人才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我校师生必将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守正”即恪守正道,语出《史记·礼书》,就是坚持坚守正确的东西,比如中华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代路上的成功实践经验、具有的积极意义的普世价值观念等;“创新”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创造新事物新局面。传承精华,面向未来,天高海阔,后浪勇奔,我校师生必能走向辉煌的新天地。
——唐晓静老师
“崇德尚艺”是指同时崇尚品德和艺术学习,成为德艺双馨的合格艺术人才。它是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和期盼,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守正”有“恪守正道”之义,“创新”指创立新思路或创造新事物。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作为“闽南戏曲的摇篮”、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基地,我校应该严谨高效开展非遗传承教学,全面完整地传承优秀闽南传统文化,这就是“守正”。同时,面对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闽南传统文化教学也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不断融入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努力创造出新范例,闽南传统文化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守正”是基础,“创新”是进一步发展,“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守正”。
“崇德尚艺 守正创新”八字校训明晰了泉州艺术学校办学的目标和使命,指明了全体师生的奋斗方向。征角起,战鼓擂,作为泉艺人我们应该奋马扬鞭,敢为争先,积极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泉州市文旅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潘平阳老师
崇德——尊崇美德,提高修养。尊师重贤惠品修,知书识礼怀鸿志。
尚艺——追求艺术,专研技能。梓乡瑰宝意流芳,国粹文化育传承。
守正——恪守正道,刚直不阿。明辨笃行坚信念,凝心聚力铸精神。
创新——创造新意,开拓进取。博学慎思绘蓝图,绝技超能展未来。
“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八个字校训形象贴切地概括了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的社会服务价值精髓,有较强的感召力。
迄今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已成为培养闽南艺术家的“摇篮”,学校设置了南音、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掌中木偶戏、打城戏、北管、木偶雕刻等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专业,专业特色显著。正因为培养出的这些艺术人才大多数成为了国家传统文化传承事业的重要力量,学校肩挑“继承、弘扬、保护、发展”的重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夯实“工匠”精神,与八个字校训高度契合。
“崇德尚艺”是泉州艺校坚持党的科学教育方针,尊师重贤、严于修身、追求真知的写照。师者精心传艺,学者潜心学艺,教学相长,德艺双修,师生共享达己达人的情感价值,学校提供这样良性回环的优质艺术教育环境,教师教导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优质成长,装备艺术生成为德高艺醇的人才回馈社会,这也正是泉州艺校建校以来所积淀优良成果的总结。
“守正创新”是泉州艺校践行新时代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泉州艺校重视培养既能汲取传统精髓又能摒旧掘新的人才。新时代下提出恪守正道意义非凡,遵循法制规则、不离经叛道,面对困难或诱惑时,刚正不阿,树立坚定意念和信仰,秉承先辈们勇于抗争、为追求梦想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创新思维将会对学艺人的艺术发展之路、艺术作品的质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倡导艺术创新,鼓励更多的艺人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续而大胆探索、追求卓越,推陈出新才能脱离艺术窘境,地方特色艺术只有勇创新机才能在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中出奇制胜。泉州艺校与时俱进运用“中国式智慧”的办学理念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征程。
——蔡旅雅老师
“崇德”既指树立教师的美德,也指塑造学生的美德。师德是学校办学的根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而“师德”正是教师的根本,是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神圣之来源!当今法治社会,教师需要更加熟悉相关法规,要以案为戒,严于律己,自觉提高师德修养,规范自身从教行为,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思想指导站位要高,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踏实细致的工作中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我校学生是未来的文艺工作者,“崇德”是时代对我们培养艺术人才的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必定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放在首位。
“尚艺”是泉州艺校的办学特色。作为“闽南戏曲的摇篮”,作为泉州市中职学校中唯一的艺术类学校,泉州艺校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我们一定能够坚持特色,发扬特色。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日益规范、精益求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的过程中,也促进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学校、老师们将有更明确的五年计划、十年规划意识,从特色中提炼出艺术方面的品牌、提炼出口碑,努力打造出代表泉州走向全国、面向未来的品牌项目!
“守正创新”,是泉州艺术学校的发展途径。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如何在风云激荡、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每位校领导以及教职员工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可贵的是,作为一所有特色的艺术类学校,咱们学校找到了“守正创新”的发展途径。自从泉州申遗成功,泉州艺术学校承担培养“非遗”传承人的担子就更重了。当然,这是责任,更是机遇。我相信,在培养“非遗”传承人的时候,我校一定能处理好艺术的内核与形式、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快速发展。
——徐理华老师
到泉州艺校工作后不久,我就发现作为一所培养闽南戏曲后继人才、被誉为“闽南戏曲摇篮”的学校,泉州艺术学校自1956年创办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校训。从此,提炼一个精准、到位,能够充分体现泉州艺校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校训便进入了我的脑海。10余年来断断续续,并没有一个很明确很准确的答案出现,但是有一点我非常明确,这一点也是所有艺术工作者的目标所在和永恒追求,那就是成为一位德艺双馨的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德艺双馨、以德为先,都是他们的从业的至高准则;另外一方面,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更高了,仅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技艺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在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在长时间思考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2023年夏天,我们提炼了“崇德尚艺 守正创新”这八个字作为泉州艺术学校的校训。经过征求部分老艺术家、文艺工作者、老领导和高校教授以及学校部分老师的意见,绝大部分人认为这八个字比较准确的涵盖了泉州艺术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于是我们邀请了我市著名的书画家林剑朴先生为我们题写了校训,并且请广告公司设计、制作了校训标识,正式启用。由衷希望“崇德尚艺 守正创新”这八个字能够引领和激励所有艺校人追求高尚道德品质、追求卓越艺术水平,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勇于探寻新途径,从而推动泉州艺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泉州市打造“世遗典范城市”。
—— 陈一新书记
文字统筹:徐理华
初审:潘平阳
复审:洪小松
终审:陈一新